查看原文
其他

夜读 · 有声书 |《山围故国》——浩劫后的那场江南乡试

小南时光 2022-06-07


“生于非典,考于新冠”。人们戏称今年要踏上考场的孩子是“被追赶”的一代。居家复习,考验的远不止学习能力本身那么简单,更具挑战性的,是个人的心态。



“我们无法预知灾难何时降临,

能做的只有选择面对它的态度。”



有更多的时间独自伏案,为成堆的习题绞尽脑汁;有更近的“食堂”,在家的一日三餐更满足身体所需;更自由地制定学习计划,考验着我们的自律。在这个对于大多数人都无比重要的转折点,我们面对着同样的浩劫苦难,但生活还要继续,该到来的,该获得的,总会来到身边。


历史总有其相似性。在《山围故国》第二辑中,作者记述了清代太平天国时期,兵荒马乱下的江南乡试。“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十一年。这期间原本要举行的三场江南乡试,自然都停掉了。”雷打不动的秋闱,在那个慌乱的年代只好却步。大乱平定后,流亡四处,食不果腹,百废待兴,恢复乡试无疑成为“鸠集流亡,稳定社会局面;收拾人心,安抚江南读书人,重新振作江南士气。”的不二之选。


这场慌乱开场的乡试宛如历史的见证人,平心静气地收拾残局,再将新生一代推上历史舞台。




《山围故国》第二辑 

浩劫后的那场江南乡试 


清代江南省(后来分为江苏、安徽两省)的考生,都要赶赴南京考举人。这一级考试,俗称江南乡试,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,固定在逢子、午、卯、酉的年份。考试地点在江南贡院,时间固定在每年仲秋八月,秋季九月发榜,所以称为“秋闱”(“闱”是考场的意思)。这是雷打不动的事,除非有特别情况,不会变动。例如,道光二十九年(1849)六月,大雨之后,江南贡院水深数尺,乡试破例推迟到九月举行。虽然晚了一个月,但论季节,还可以算是秋闱。


▲纪录片《南京夫子庙——千年贡院情》截图


咸丰三年(1853)二月,太平军攻占南京,并改名为天京,且定都于此,到同治三年(1864)败亡,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十一年。这期间原本要举行的三场江南乡试,自然都停掉了。江南士子不仅遭逢离乱之苦,而且科举之路突然断绝,精神上也很苦闷。咸丰九年(1859)那次恩科考试,被迫借用在杭州的浙闱考场。烽火遍地,道路阻绝,很多士子没有能够参加。这是就清朝方面说的。


就太平天国来说,这十一年间,为了招徕人才、收买人心,也搞起各种层级的科举考试。在南京举行的考试叫京试,级别最高,其中又分为天试、东试、北试、翼试,分别由天王洪秀全、东王杨秀清、北王韦昌辉、翼王石达开主持,一年一次,考期设定在各王的生日。四场考试彼此不相统属,各自产生状元、榜眼和探花,不分高低。看这架势,摆明是四王各自抡才,用意不错,却有些乱。这表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,还有一点“集体领导”的样子。如果当时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在世,估计还会有南试和西试,算下来,一年就有六场考试。


▲央视纪录片《科举》截图


清朝的状元,三年才出一个。太平天国一年就出四个,是清朝的十二倍,数量激增,“通货膨胀”,状元的身价自然随之大跌。实际上,大多数读书人对天国科举并不买账,报考人数不多,有些人还是被强制进场的。“强扭的瓜不甜”,太平天国的状元乏善可陈,也就不奇怪了。


不久,就发生了天京事变,诸王内讧,东王、北王被杀,翼王出走,四场京试只剩下天试一场。后来,洪秀全又将一年一试改为三年一试,最终与清朝殊途同归,也是迫于情势,不得已而为之。同治三年六月(1864年7月),清军攻克南京,苏州、常州等地也相继收复。大乱平定之后,百废待兴,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,便是恢复乡试。这一方面可以“鸠集流亡”,稳定社会局面,另一方面,也是更重要的,是收拾人心,安抚江南读书人,重新振作江南士气。可是,时间仓促,要在八月举行乡试根本来不及。于是,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就奏请将考试改在仲冬十一月举行。时任江苏巡抚李鸿章亲自入闱监考,可以说郑重至极。


一般的江南乡试都是秋闱,只有这一科江南乡试是冬闱,史无前例。停了三科,相隔十一年之后,新一科乡试终于开张了(经历“文革”十年,1977年的恢复高考,几乎是这段历史的重演)。对于饱受兵燹之苦的江南士子来说,这无疑是一条大好消息,让人喜出望外。劫后馀生,能够重进科场,已是不幸中的大幸;能够考中,更是万分的侥幸;至于名列前茅的人,绝对是“人品”总爆发,福至心灵,那真要谢天谢地了。


▲纪录片《南京夫子庙——千年贡院情》截图


说来也巧,这一科取中的解元,是甘泉(今属扬州)人江璧。这个名字起得好,照字面解释,恰好就是江南肃清、长江流域完璧归“清”的意思,明显是个好兆头。他的字叫作“南春”,和姓连在一起,就是“江南春”,也很吉祥。也许,冥冥之中,他的名和字都帮了大忙。好运来了,挡都挡不住。江璧中举那年已经年过半百,可见已经在科场蹉跎多年。第二年,他一举考中进士,随后就以知县分发江西,历任万载、进贤知县。六十岁告老还乡后,他曾出任江宁钟山书院讲习,与南京再次结缘。算起来,南京是他的人生福地,也该有所回报才是。


吴大澂画那一科取中第三名的是吴大澂,“澂”就是“澄”,这个名字也好,很应景:恰好表示三吴澄清,再稍微“脑补”一下,河清海晏、天下太平、大清中兴等一系列好话头次第扑面而来,喜气洋溢。主考官刘琨将此事说给曾国藩,两人都很高兴,不免额手称庆。吴大澂后来的名气比江璧更大,成为晚清著名学者,在金石书画艺术上成就甚高,可叹的是,他的考运没有江璧那么好,同治四年(1865)会试,他名落孙山,到了下一科的同治七年(1868),他才考中进士,真正步入仕途。


(摘自南京大学出版社《山围故国》 程章灿著)


南京大学出版社

扫码购买《山围故国》




或许你还喜欢:

夜读 · 南大 | 《面对疾病》

夜读 |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

夜读 · 惊蛰 | 万物生欲动,无为自有为

夜读 | “宅家上课”,是你的生活梦想吗?

夜读 · 有声书 | 《山围故国》——南京哪个大学?

夜读 · 三月的诗 | 最温柔那三月的风

夜读 · 南大 |《枪炮、病菌与钢铁》

夜读 |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

夜读 · 南大 | 阿特伍德:有拖无欠,末日将至

夜读 · 有声书 | 《山围故国》——小引


朗读,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

若你有好文推荐,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,欢迎投稿到:

nju_xnsg@163.com



杨勋荣

  『小南时光』主播

 


南京大学2018级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


责编 | 马飞羽

文编 | 税戈洋

摄影 | 范宏瑞

指导 | 逸

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